您暂无未读询盘信息!
请您登录网站后台查看!
延安延润红色文化培训有限公司
红色文化培训基地,弘扬延安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热线电话:
400-8877-368
0911-2855988
延润首页
红色培训项目
红色文化教学手段
延安红色文化激情教学
红色教育基地主题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文化课程方案—七天制
七大红色教学板块
红色培训日程
红色文化教学
师资力量
客户案例
新闻资讯
共同关注
行业资讯
你问我答
时事聚焦
走进延润
公司简介
基地环境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共同关注
返回
新闻资讯
News
共同关注
行业资讯
你问我答
时事聚焦
热门推荐
延安红色文化拓展教学(特色版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文化课程方案—两天制
延安红色文化专题教学
延安红色文化参观教学
王家坪革命旧址背后的故事
所属分类:共同关注 发布时间:2019-11-06 作者:延安红色文化培训中心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北,隔延河与城相望,是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
1937年到1947年期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党和国家...也曾在这儿居住。
旧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北院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有军委会议室和彭德怀旧居,后院有朱德、叶剑英旧居及军委参谋部和后勤部旧址。南院有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等中央领导的旧居,院子中央是中央军委礼堂,礼堂修建于1943年。
1947年3月18日下午,毛泽东和周恩来就是从这里撤离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的。
抗日战争胜利庆祝大会曾在此举行。
王家坪供参观的有军委礼堂、作战研究室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王稼祥、叶剑英的旧居等。
军委礼堂位于王家坪旧址入口处,是七间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可容纳近千人。毛泽东会客室在军委礼堂东侧,有两间平房。
朱德旧居位于军委礼堂西侧军委参谋部后院,有3个朝南的石窑洞,右起..孔是办公室,第二孔是会客室,第三孔是寝室。右侧三孔窑洞曾住过黄华等工作人员。
彭德怀旧居位于参谋部前院,有3孔石窑洞。1947年二三月间,彭德怀住在这里,指挥保卫延 安的战斗。彭德怀旧居东侧有一间平房,是军委资料室,另外几间是军委会议室。军委首长经常在此召开会议。
叶剑英旧居位于参谋部院后的山腰上,有一栋三间飞檐式平房。王稼祥旧居在军委礼堂后边的山腰上,是两孔面向西南的石窑洞。
庆祝抗战胜利大会
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结束,军委和总部在此举行了庆祝抗战胜利大会。
中共中央建立东北根据地
1945年9月,朱德在军委会议室会见了苏军贝鲁诺索夫中校,并进行了会谈,之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局,建立东北根据地。
延安总部欢迎国民党中央航空机长刘善本驾机起义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中央航空第八大队三十五中队机长刘善本上尉,不愿为蒋介石打内战,从重庆飞抵延安,延安总部在这里举行欢迎晚会,并称赞刘善本驾机起义的义举。
彭德怀带领西北野战军七战七捷
1947年3月,彭德怀主动请缨,要求暂时指挥在陕北的两万军队,保卫党中央,彭德怀带领西北野战军抓住战机,以少胜多,一连打胜了..的青化砭战役、蟠龙战役、羊马河战役、沙家店战役等,经过七战七捷,共歼敌三万余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有力地配合了全国各战场的军事行动。
毛泽东镇定自若踏上转战陕北之路
1947年3月初,蒋介石调集了34个旅23万军队,向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出动了大批飞机轰炸延安。毛泽东镇定自若地坐在窑洞工作。 3月18日,延安城里已能清楚地听到枪炮声,彭德怀几次催毛泽东撤离,他仍不动。一直到下午6时多,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才离开延安,踏上转战陕北之路。从此,毛泽东离开了生活和战斗了十个春秋的延安。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湖南长沙清水塘,1930年11月杨开慧被国民党杀害,年仅8岁的毛岸英在上海领着岸青、岸龙两个小弟弟,以拾破烂、捡煤渣、推人力车谋生。1936年之后他客居苏联,先后在苏雅士官学校、莫斯科列宁军事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深造,期间参加了苏联共产党,后被授予中尉军衔,以白俄罗斯..方面军坦克部队连指导员的身份参加了苏联反攻德军的战争,随苏军攻克了柏林并远涉波兰和捷克等国家。1945年战争结束后他又进入了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他14岁到23岁在苏联生活的这一段时间里可谓是表现突出,令人赞叹。苏联的一些人直到现在还能记起这位名为谢尔盖的中国青年,只是当时他们并不知道他的父亲就是声名日隆的中国共产党的新..。1945年12月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国来到延安,到1947年4月离开,一共在延安生活了17个月。他在延安近一年半的生活中,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历史片段。
秘密返延:父子重逢
1945年10月11日,毛泽东参加完重庆谈判后,回到延安。他顾不上休息,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到了11月中旬,毛泽东的身体开始出现异常,有时全身发抖,手脚痉挛,冷汗不止,不能成眠。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得不停止工作,进行治疗。由于当时延安的各主要医院已大部撤离,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负责给毛泽东治病的医生傅连暲也束手无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师哲,经请示毛泽东同意,给斯大林发了一份电报,详细说明了毛泽东的病情,希望苏联医疗..能给毛泽东的治疗提供一些意见。不久,苏联方面回电说,从电报上他们的医学..无法确诊毛泽东的病情,建议由他们派医生去延安为毛泽东治病。
1945年12月初的一天,一架苏联飞机飞抵延安。受苏联的指派,外科医生阿洛夫和内科大夫米尔尼柯随机抵达。同机到达的还有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毛岸英的归国日期党史学界仍存在很大争议。笔者经过认真对照,毛泽东生病是在1945年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康复,苏联给中国的电报是在12月初,且告知不久即派医生前往,苏方不可能在毛泽东病情好了之后才派医生前往,故认为1945年12月初的可能性较大,但仍需进一步考证),为了安全起见,毛岸英乘坐苏联飞机回国之事,当时并不被外人所知。毛泽东听说儿子也回到了延安,带病来到机场迎接。毛岸英身穿苏联陆军上尉军服走下飞机,毛泽东看到阔别18年的儿子,走上前去,和快步走过来的儿子紧紧地握住了双手。毛泽东看着儿子,带着慈父的感情说道:“你长这么高了!”傍晚,毛泽东设宴招待全体来宾,毛岸英也出席了晚宴。宴会后,毛泽东请机长到他的住处座谈,并当场让师哲给斯大林写一封感谢信,说明阿洛夫和米尔尼柯大夫及他的儿子毛岸英等均已安全抵达延安。
毛岸英的回国无疑对毛泽东病情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修养,毛泽东的心情、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都有了明显好转。到12月中旬,毛泽东已经完全康复,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
入乡随俗:中式改造
毛岸英回到延安后,中央办公厅把他安排在延安交际处暂住。交际处是一个招待来延安客人的地方,吃住的条件相对标准要高得多,当时这件事谁也没有让毛泽东知道。一天,毛泽东到交际处来看望客人,正好看到毛岸英在交际处和其他客人谈话。毛泽东看望客人后,询问交际处的负责人:“岸英也住在这里?”负责人回答:“是的。”毛泽东又问:“为什么让他住在这里?”负责人回答:“这是上级领导的意思,主要考虑到岸英刚从苏联回来,生活上不大习惯,让他在这里先适应一段时间,反正马上要分配工作。”毛泽东听后,只是“唔”了一声,当时没说什么。
过了几天,毛岸英就搬离了交际处,住到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院内。当时,延安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有高、中、大三种灶:高灶供司令员、政委、参谋长用餐,四菜一汤;中灶供部长、处长、主任用餐,两菜一汤;大灶供一般干部、战士用餐,只有土豆烩菜。依照司令员贺龙的意见,把毛岸英安排在中灶就餐。毛泽东知道后,坚决要求儿子按照战士的标准到大灶就餐。
毛岸英刚回到延安的一段日子,由于在苏联呆的时间长,已经养成了与延安不同的生活习惯,比如喜欢直呼别人的名字,习惯用手势表达个人的意见,说话随便,有些不讲方式。同时,也总爱穿着在苏联时的服装,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一天下午,毛泽东把毛岸英叫来,两人坐在屋外大柳树下的石桌旁,亲切交谈。毛泽东看着岸英,认真地说道:“岸英,你现在回国了,不是在苏联,要按东方人的传统习惯行事,做事一定要文静,要规规矩矩的和别人说话。”毛岸英点了点头。毛泽东接着问道:“你在苏联经常读中国书吗?”毛岸英回答:“经常读,读过《红楼梦》、《水浒传》,还有鲁迅的作品……”毛泽东抬头看着儿子说:“还好,应当知道中国的知识,更要懂得中国革命的知识。”说到这里,毛泽东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郑重而又严肃的表情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可是你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你还没有上过中国的‘劳动大学’,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这个大学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你说好不好?”毛岸英看了看父亲,愉快地答应了。
毛泽东毛岸英父子合影
谨遵父命:拜师务农
毛岸英答应父亲的要求之后,向周围的同志问了许多农民生活的情况。毛泽东也找贺龙商量,决定把岸英送到延安县柳林区二乡吴家枣园吴满有家劳动。吴满有是七大代表,又是毛泽东的农民朋友。
据吴满有的大儿子回忆,毛岸英是在初春时来到吴满有家的,此时的天气还是比较冷。临行前,毛泽东让毛岸英脱下西装,穿上了父亲打过补丁的旧灰布衣裤,十足的农民打扮。在贺清华、周西林等同志的带领下,毛岸英自带行李、口粮和种子,步行了几十里路来到了吴家枣园。
毛岸英到吴满有家后,就拜吴满有为师,并和吴满有的两个儿子仲富、仲贵交上了朋友,以哥弟相称。由于吴满有是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模范,又担任延安县参议会副议长,公差多,有时十天半月不在家,吴满有就给两个儿子作了分工:大儿子负责和毛岸英一起学习开荒种地、收割碾打;二儿子有些文化,就负责毛岸英到乡里、城里和中央机关里的走动。
在跟吴满有拜师务农的日子,毛岸英学会了开荒、铺场、碾场、扬场等农活。毛岸英肯吃苦、卖力气;善于学习,明道理;赶上活忙,从不偷懒;遇事总是多思多问多学,当学生有学生样。根据吴仲富回忆:“我们家开荒多,南山里挖出60多垧坡地,忙不过来时还要雇几个工,都是些和岸英岁数相仿的年轻后生。每天早晨,我就领他们上山了。新开荒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满坡洼的梢林、柠条、龙柏、麻芮子、狼牙刺、酸枣刺,砍了梢还要刨根,要挖很深很深的坑,砍树根子时老镢杷往往弹得人手腕疼痛难忍。岸英就专挑这挖树根的重活干,几天下来,手上就打起了血泡。开荒地,岸英他抡起镢头不会左右来回掏,只会向上掏,像打冲锋那样,一股劲向前走。要叫他来回掏,步子便跟不上,镢脑子也抡不圆,趔趔趄趄的,把我们笑得肚子疼。他则一点不马虎,虚心向我请教。我也不会讲,便横走一步掏一下,一挪一掏,一掏一撬,反反复复地给他做动作看。他便跟着我学掏起来,走了几个来回便熟练了。这下子他才觉得干活也有诀窍,掌握了窍门既省力气又出活。”
毛岸英一个月回一次延安。在学习劳动期间,衣服破了自己缝,扣子掉了自己缀,还学着烧火做饭,焖黄米干饭,炒酸菜粉条,蒸米饭馏馍馍,什么都干。他不仅和吴满有一家老小成了至交,而且与帮工后生们也不分彼此,经常比赛劳动甚至摔跤。有一次,他在山上劳动休息时,比他大3岁的长工杨培柱说:“听说你在苏联当过红军,打过仗,敢不敢和我摔跤?”毛岸英看了看杨培柱,站起来脱下外衣,走上去就抱住杨培柱。他俩在山地里滚来滚去,弄得黄尘纷扬,不分输赢。后来,他俩还成了至交。1949年冬,杨培柱还收到毛岸英从北京寄给他的一封信和6张相片,让他热爱家乡,积极生产,并请他有机会进京做客。在吴家枣园的日子,几乎每天晚上,毛岸英总是抽出时间教村里的年轻人和娃娃们识字。他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但汉语却说不准,吴仲贵就充当他的翻译。
生活点滴:平凡伟大
在毛岸英接受劳动锻炼的日子里,总是不忘关心革命的发展,每次回延安见到父亲,时常请教父亲有关革命和社会问题。1946年4月23日,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次大会召开,毛岸英按照毛泽东的安排,提前一天赶回延安,作为参与会议的《解放日报》记者组成员。会议召开期间,他不仅在会议上听各位领导、参议员的讲演和讨论发言,而且与记者们一道学习、采访、探讨问题,掌握了不少实际情况,对中国革命发展及“三三制”政权、土地改革、精兵简政等边区政权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较深理解,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革命水平。对毛岸英来讲,特别感受深的是边区良好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使他增进了对陕北人民的情谊。
会议结束后,在毛岸英准备返回吴家枣园前,他向父亲汇报了这次工作,谈了一些苏联和延安在政权建设方面的不同感受,并指出需要更加密切党与广大老百姓的关系,赢得了毛泽东的肯定。毛泽东满意地说:“你收获不少,是努力了。”毛泽东还特意让毛岸英把手伸出来,当看见儿子手上的血泡,毛泽东说:“农民手上有老茧,你手上却有血泡,说明你还没学好,等手上老茧厚了,才能说你在‘劳动大学’毕业了”。
之后,毛岸英在劳动学习上更是努力。1946年秋天,吴满有家又获得了大丰收,毛岸英和吴家人一样,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同时,也在这个时候,以胡宗南为首的国民党军队开始进攻边区,延安县委书记刘秉温去了吴满有家好几次,要求吴满有把毛岸英送回延安。可毛岸英还是照旧干活吃饭,丝毫没有走的意思。在组织的多次催促下,毛岸英才回到了延安。
在吴满有家参加劳动大约半年时间,毛岸英即从“劳动大学”毕业再次回到延安,被安排在中宣部工作,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国民党对延安的大举进攻,1946年11月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通过了保卫延安的命令,中央大部机关撤离延安。毛岸英跟随中宣部撤到瓦窑堡一带,继续做党的宣传工作。1947年4月,他又随中央土改工作团到山西临县郝家坡参加由康生领导的土改工作小组,从此告别了延安,也告别了陕北这块热土。
小故事
毛主席对毛岸英“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常常都是因子女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泽东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
田志芳,四川广安人。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建国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年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了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人有些面熟,在哪见过呢?寻思半天,可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这里原来是个墓地,叫杨家坟。中央机关搬到杨家岭后,就在这里种上花草、瓜菜,便成了个小花园。这会儿,红茸茸的鸡冠花、紫幽幽的牵牛花、黄橙橙的南瓜连成一片,别有一番情趣。
田志芳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整风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
“那是毛岸英同志,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
“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
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身为..的毛泽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英雄,惜哉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在北京结婚,婚礼隆重而简朴。毛泽东亲自在中南海为他们主持婚礼。周恩来和邓颖超、朱德和康克清、刘少奇和王光美、李富春和蔡畅、谢觉哉和王定国等重要...夫妇成了婚礼上的贵宾。毛泽东只送一件大衣给毛岸英,说:日间岸英穿着御寒,晚上盖在身上,两人都暖和。这时,毛岸英在中央调查部担任机要秘书和翻译,新房就设在中央调查部的院子里。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毛岸英便和指挥所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起随彭德怀飞往了沈阳。临行前,毛岸英托毛泽东办公室的一个同志转告刘思齐,说组织上派他出差去了。10月13日,毛岸英回到家方知,在他走后,刘思齐得了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北京医院。毛岸英在医院里陪了刘思齐两夜,于10月15日清晨又随彭德怀飞回了沈阳。1950年10月15日早晨,毛岸英在医院里告别了妻子刘思齐。毛岸英这一别从此便音讯杳然。
在毛岸英牺牲一个多月以后,周恩来总理才将这个噩耗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到这个噩耗后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怔怔地坐在沙发上,脸色非常难看,又拿烟又把烟揪灭,回过头来又点烟。1954年,志愿军总部发电询问毛岸英遗骨是否运回北京时,毛泽东只说了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就这样,父亲把儿子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除了对儿子的思念,这位父亲..能做的就是悄悄地收好了儿子的衣物,把它藏进了衣柜,这一藏就是整整26年。直到毛泽东逝世前,他都是非常痛苦。但他从没后悔过让自己的儿子上战场,毛泽东和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曾说过:“你说,如果我不让他去朝鲜战场,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作为一个...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什么...呢!”
(来源:红色延安传承平台)
【..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论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时代
延安:五年内,我市将初步建成中国革命博物馆城
主营业务
红色文化教学手段
红色教育基地主题班
七大红色教学板块
直通车
延安党员干部培训中心
延安文化培训中心
延安红色培训中心
延安干部培训中心
头条资讯
共同关注
行业资讯
你问我答
时事聚焦
延润简介
公司简介
基地环境
延安延润红色文化培训有限公司
Yan 'an Yanrun Red Culture Training Co. Ltd..
网站地图
RSS
XML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中段 技术支持:
Copyright © 延安延润红色文化培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陕ICP备19021120号-1